封面宁德丨这份“闽东之光•山海大餐”,请分享!

2021年,宁德宣传思想战线“高光频现”。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全市干部群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这一年,中国海洋诗会永久落户宁德,闽东诗群,星光闪耀;音乐剧《畲嫂》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忠勇之歌,令人动容;大型交响音乐会《山海的交响》亮相国家大剧院,壮美山海,踏歌而来;

这一年,“理论宣讲轻骑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让群众尽享文化福利……

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等,推动各级党组织开展各类学习研讨1.6万多场,先后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1周年、给下党乡亲重要回信精神2周年、与赤溪干部群众视频连线5周年等座谈会,开展“摆脱贫困”主题展览集中参观、“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全市上下发自内心最深处感恩总书记、爱戴总书记。

立足宁德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等特点,推出109个参观学习点、打造62条参观学习线路,并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主题宣传。

立足“时代楷模”孙丽美这一重大典型,做好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时代楷模孙丽美》专著出版等工作,开展学习活动3871场。

一年来,6879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梳理并协调解决,33件为民办实事和“十个十”城市民生项目圆满完成,6000多名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得以解决;

一年来,新增了1.26万个学位、3000多张医疗床位、400多个婴幼儿托位,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最有力的见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后,第一时间统筹做好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市委发挥“头雁效应”,通过召开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市管干部专题研讨班等形式,带动全市开展学习研讨5000多场,确保会议精神在宁德落地生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不久,福安市乡村讲师团“文艺星”小分队来到城阳镇化蛟村开展全会精神宣讲,清脆的快板声吸引村民纷纷驻足聆听。

一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理论进基层“百千万”工程,依托“学习大军”、理论宣讲轻骑兵、新时代宣讲师等特色品牌,组建市委宣讲团37支,宣讲小分队735支,广泛开展“新思想我来讲”等活动,年宣讲次数近1.2万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百姓心间。

这一年,宣传思想战线深入实施新思想溯源工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组织建设、经济建设、脱贫攻坚等重要论述开展的课题研究,其中《习近平扶贫“十论”》获中央领导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暨中国减贫学研究”课题列入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市领导结合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带头开展“沉浸式”调研300多次,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为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奋力谱写“宁德篇章”提供策略和路径。

以实施传播“闽东之光”工程为抓手,弘扬闽东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宁德文化软实力。

2021年7月6日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下党作为国内五个分会场之一,再次吸引世界目光,通过“宁德窗口”,中国故事再次享誉世界。

闽东事、天下理;读宁德、知中国。一直以来,我市大力传承践行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注重用文艺特别是电视的形式来传播“闽东之光”,反映和记录宁德“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生动实践、辉煌历程。

一年来,我市累计创建乡村文化示范村85个,培育乡村文化队伍1088支、乡村文化骨干8208名。

2018-2020年度精神文明创建评选上,荣获全国性表彰的各类先进集体实现历史性突破。向廖俊波、孙丽美、潘东升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深入开展。累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797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6万场。

一年来,新闻战线围绕中心工作和发展亮点,精心开展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形势宣传。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奏响了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的时代强音。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踏上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将担当作为、勇毅前行,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闽东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赵巧红

制图:李婧

编辑:周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