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农忙时节,在寿宁县下党乡葛垄村的后门山上,寿宁县青垅山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夏加兴正组织社员开垦荒田,准备种植水稻。
微耕机翻土,人工锄头翻平,引泉水灌溉,在机械和人工的共同努力下,一垄垄水田被开垦出来,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辉。
夏加兴说,这片新开垦的水田,将用于种植优质水稻,虽然还没开始耕种,但合作社已与下党乡商会签订了撂荒地复垦粮食收购协议,届时下党商会将以市场价收购这片田地上的农作物。
“只要我们能种得出来,就不愁作物销路了。下党商会免费帮助我们对接市场,让我们十分安心。”夏加兴说。
葛垄村位于芹洋乡和下党乡交界处,距下党乡12公里,离芹洋乡只有6公里,村里有600多人口,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许多村民离家外出谋生,平常村里仅剩60多名中老年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因缺劳动力,连片的梯田被抛荒长满芦苇。
2019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夏加兴通过党支部领办的方式,牵头村两委干部成立了青垅山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党员+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将全村62户村民纳入合作社一起报团发展。当年,合作社复垦抛荒田108亩,轮种土豆、地瓜、玉米等粮食作物。
“当年,我们要一边种植一边找销路很艰难,土豆还因为销路不畅没有及时挖出来,遇到雨水过多全部烂在地里,导致血本无归。”夏家兴说。
难则思变。此后,他们又开荒地种植了一大片猕猴桃。今年遇上国家出台撂荒地复垦政策,他们又把目光放到粮食生产上。
“今年合作社种植了30多亩土豆,在原有108亩水田的基础上,再开荒共计划种植水稻300余亩,还准备轮种玉米、地瓜等作物。”夏加兴说。
党群携手共谱粮安曲。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激发农民复垦撂荒地种粮积极性,下党乡党委、政府除了积极宣讲各级补助政策外,还着力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引导下党商会在资金、管理、销售等方面做足工夫,探索商会助农新路径。引导商会推出“我在山里有亩田”主题耕地认领助农模式,以市场价收购农户撂荒地作物,助力国家粮食增产、增收,保障广大种植户的收益,助推撂荒治理。
下党商会会长告诉笔者,商会作为“桥梁”,免费帮助签约的合作社与农户对接大酒店、大单位食堂定购农作物,让农产品不愁卖,并以市场价结算,保障种植户的利益。目前,商会已定出稻谷2万公斤。
除了葛垄村外,下党商会还与西山村签订了50亩水稻、20亩马铃薯、30亩地瓜、10亩玉米的收购协议,今年预计帮助该村村民增收17.5万元。
来源:闽东日报通讯员 吴苏梅
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