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24小时|这批“战疫大白”的内核名:蕉城禁毒社工

或许,你对“禁毒社工”有些陌生;

或许,经我提起你有些好奇;

又或许,你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他们,为蕉城的禁毒工作已奋战六年有余;

他们,有丰富的基层经验,更有坚韧的意志;

这一次,他们合力为抗击疫情

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光与热!

林步康 七都镇禁毒社工

4月9日清晨5点,他紧急加入到第一批战疫队伍,负责七都镇10个核酸检测点的物资调度和医务人员转运工作。当辖区列为封控区后,面临燃油供应不足,他请缨:“我是电车,不怕没油!”,便主动担当起日均送餐2000份的任务。他有责任,敢担当,虽然艰辛疲惫,但始终坚信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刘善民 霍童镇禁毒社工

16:00,霍童镇居家人员核酸采集完毕,他驾车送往宁德人民医院检测。19:00紧急送密接、次密接人员至七都坪山隔离点。23:00前往闽东宾馆,接回隔离期满的境外人员。凌晨2:00卸下一身装备,催促自我尽快入眠。清晨5:00到洞天社区核酸采样点维持秩序。10:00送医务人员至洪口上门采集核酸。13:00祈祷着平安平静准备午休。

这不是刘善民的一天,已成为他的“日常”。自霍童镇往返于洪口乡、人民医院、闽东宾馆、坪山隔离点、隔离酒店、高速路口之间,他像陀螺,转个不停,他驾驶自己的小面包车,严守消毒标准,他说我是党员、是禁毒社工、是霍童人民。

陈孝金 洋中镇禁毒社工

“敲门行动”是陈孝金的工作,今天是一位“红码”人员。他严格穿戴,按时按要求采集人员信息,协助医务人员采集核酸。他敏锐地发现采集对象紧张、焦虑的心情,他立即运用“社会心理学”耐心开导,用心安抚,确保采集对象宽心、放心居家隔离。

需要上门采集信息与核酸的还有上网课的学生、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等,在做到应检尽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同时,也为群众送去了温暖,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核酸检测采样,既实现了高效精准,又带给他们许多感动。

池惟勇 蕉北街道禁毒社工

人口密集的城区,工作复杂繁重,面对突来的疫情,物资不够,人手不足,他不推诿,不抱怨,全力配合社区采集核酸,眼里有活,手中有事,无论多累都及时处理现场污染物,倾倒垃圾,保护现场群众安全。他说:防护服留给更需要的人,疫苗三针的年轻人扛得住!

所幸,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所有工作人员日前均装备齐全,标准上岗,安心“战疫”。

阮丽芬 九都镇禁毒社工

“兵马已动,粮草须行”。接到后勤保障的任务,她立即安顿好家中两名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战“疫”工作中。

她细心清点物资、摆放有序,她认真核对清单,配备齐全,她安排配送,缓急得当,她未雨绸缪,提前申购。她坚持把群众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工作,为九都镇疫情防控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汤凯梨 赤溪镇禁毒社工

开展消毒消杀是杀灭病源、切断疫情传播的有效手段,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措施。汤凯梨欣然领取任务,她认真学习消毒消杀工作的注意事项,不落一角、不放过一个盲区。自蕉城区疫情发生以来,她与搭档密切配合,每天对工作场所、核酸采集点、入村口、隔离点消毒消杀,确保工作扎实有效。

张友敦 三都镇禁毒社工

他驻守核酸采集点,维持队伍秩序,帮助群众答疑解惑,指导群众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提前打开采集码,守住一米防线,确保核酸采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除张友敦外,还有许多的禁毒社工投身在核酸采集一线,化身“大白”“小蓝”“红马甲”,各负其责、耐心细致,助力蕉城区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顺利完成。

在“战疫”这支庞大的队伍中,禁毒社工们做着你我都会的小事,他们平凡却不渺小,他们微光却超强续航,他们用“禁种铲毒”的细心帮助每一位群众,用“禁毒教育”的耐心宣传每一份文件,用“戒毒管控”的恒心坚守一线岗位。这一次,他们约定共同“战疫”,像共同禁毒那样!为蕉城而战,为家人而战!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记者 吴宁宁 通讯员 黄煊

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