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啦,大米、油和蔬菜都送到了”“你要的液化气,放在门口了”……4月21日,在疫情封控区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河墘村书井里自然村,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志愿突击队的队员们,将各种生活物资放在各家各户门外,其中一位突击队员正拿着喇叭用畲语通知村民。不一会儿,村民们纷纷开门将物资取走。

书井里自然村是一个地处半山坡上的畲族村,除4名外来务工人员外,其余176位村民均为畲族。疫情来袭后,由于路程较远、语言不通等客观原因,一开始存在部分村民未参加核酸检测以及各类物资短缺等现象。
4月12日,根据上级部署,宁德市市场监管局派出32名干部,成立志愿突击队下沉河墘村,成建制负责该村疫情防控工作。当得知书井里自然村的“困境”后,突击队通过实地考察、与村干交谈等,进一步了解村情,提出应对方案。
“我们成立了书井里自然村巡查组,每日固定时间送医务人员进村,率先解决村民核酸检测困难问题。”市直机关下沉河墘村志愿突击队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蔡建卫表示。同时,突击队制作了1200张便民服务卡,由书井里自然村已退休的老村民主任每天收集村民诉求,在前期全面摸排村民信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物资配送、事项办理等分类服务,及时解决各类问题。

“我们的队员雷廷森是畲族干部,米、蔬菜、药物、液化气等搬运上来后,小雷拿大喇叭用畲语一喊,村民们就下来了。我们还让小雷用畲族语宣传防疫政策,劝导村民遵守防疫规定。”蔡建卫说。
针对书井里地处半山坡管控难等问题,志愿突击队则通过“志愿突击队员+村民志愿者”的模式,由志愿突击队不定时巡查、抽查,以及该村老主任、老党员轮流在村口值班,确保防控万无一失。
“这颗荔枝树我种了20年。等疫情过了、荔枝熟了,你们一定要再回村里,我请你们吃荔枝!”4月21日,在一颗荔枝树下稍作休息时,村民主任对突击队员们发出了邀请。短短十多天的接触,却让他们如街坊邻居一般熟悉。这种情谊,给战“疫”一线增添了许多温暖和希望。

据介绍,此次疫情发生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志愿突击队在与区人社局、蕉城公安分局、蕉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支援单位,以及驻村干部和村干的配合下,完成河墘村、后湾弄自然村到秋山尾自然村2000多米硬隔离,实现完全闭合,堵住外溢漏洞。同时,培训安排4名志愿突击队员不定时上门回收村民生活垃圾,派出4名志愿突击队员与蕉城公安分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一起在后湾弄自然村村口24小时巡逻、值班。
此外,志愿突击队还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南阳实业有限公司,送来的大米10000斤,大量的N95口罩、医用口罩、医用橡胶手套、防护面罩、医用防护服、医用脚套、医用酒精等医疗物品。成立物资发放监督组,配合村民做好物资发放工作。目前,大米已按照外来务工人员一人一袋,本地村民一户一袋的原则发放,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林珺 通讯员 许丽霞
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