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之光 | 郑承东:一艘船的古县霞浦(三)


往期连载:

闽东之光 | 郑承东:一艘船的古县霞浦(一)

闽东之光 | 郑承东:一艘船的古县霞浦(二)

我们还是乘着时间之船从东晋回溯。

往历史的深处倒片,跨过衣冠南渡、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和八王之乱的满目疮痍,来到西晋最初的好时光——太康之治。因为,这关乎温麻船屯的传承与温麻县的设置。

公元279年,司马懿的后人司马炎率20万西晋军队沿江东下,直扑东吴都城建业,也就是南京。东吴守军,在长江巫峡钉下长十余丈的铁锥,还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水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火炬,放入江中,顺流而下,遇铁锥铁链处,熊熊烈火便把铁链烧断。就这样,晋军势如破竹,直捣建业。

东吴的最后之王孙皓出降,东吴灭亡。

那时的司马炎已经开启了西晋,称晋武帝,说他运筹帷幄,“谈笑间,樯橹灰飞湮灭”也不为过。

司马炎一称帝,便把目标便对准了位于长江下游的东吴政权。因此,他整整用了10年时间,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

公元280年,司马炎把吴国的孙皓政权灭了,烽火八十年的三国也没了,中国一统。意气风发的司马炎也想励精图治,便以洛阳为中心,力施良政,百姓免遭生灵涂炭之苦,国家初兴。因为取年号太康,所以史称“太康之治”。

那时司马家族何等的威风,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三人是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游戏高手,而他们的后代司马炎篡夺了大魏政权,建立了西晋,令司马家族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但加上东晋,晋朝也只有150多年的历史,好时光其实只有司马炎刚一统中国的开头几年,那就是昙花一现的“太康之治”。

司马炎执政到公元290年,也就驾鹤西去了。在这十年里,不仅西晋皇室腐朽,政风腐败、党派乱起、宗室权力扩张与外族内迁,而且司马炎也骄奢淫逸起来。因此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就灭了西晋。但不管怎么说,开头几年, 司马炎还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这里面,不仅包含了对东吴政权温麻船屯的承继,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设置了“温麻县”,这可是闽东地区最早的行政县治。

司马炎发迹来自内陆,为什么他对“船”情有独钟呢?

司马炎靠水军灭了东吴的。所以,为了统治东南,他深知水军与船的生死攸关。灭吴后,司马炎自然把东吴的全部郡、州、县并入晋朝版图。而东吴政权的造船基地自然也在他“太康之治”的范围。

司马炎依然保留了前朝的温麻船屯。东吴政权遗留下相当数量的工匠和屯兵也可以继续在这里建造船只。

就在晋太康三年,也就是他一统中国的第二年,即公元282年,司马炎对东南方一隅行政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也是意味深长。

在东吴时期, 闽属扬州,设郡建安郡,治所设在现在的建瓯一带,辖区仿现在的福建省。为了掌督造船,东吴政权便于公元269年,在建安郡侯官县设立“典船校尉”一职,都尉营设在福州开元寺东直巷,号船坞。又在境内霞浦古县设立温麻船屯,从事造船。也就是说,东吴时期的古县温麻船屯属建安郡侯官县管辖范围。

到了三国末期,东吴政权又以“屯田”之名向闽东至浙南沿海地区加派兵丁,造船基地不断扩张。造船基地为何以“温麻船屯”命名?只因当时从闽江口至浙江瓯江流域温州一带统称“温麻”。

按现在说法,温麻船屯属垂直管理,直属中央,属国家造船厂。典船校尉系重要岗位,由君王直派。

西晋的行政区域区划沿袭了两汉及三国。设州郡县乡亭五级。公元282年,司马炎从原建安郡辖区范围重新划出闽东、南,新设晋安郡管辖。又在温麻船屯的基础上,在古县设立了温麻县。也就是说,司马炎将原先的建安郡一分为二,新设了晋安郡和温麻县。

有一个问题来了:温麻船屯依然直属晋安郡的典船校尉管辖。为什么又要在温麻船屯设立处新设温麻县,按现在说法,叫加强行政管理?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已经泯灭在历史的浩渺烟波中。但从新设温麻县的管辖范围或许可看出一丝端倪——

温麻县治在今霞浦县洪山山麓的古县,辖境东北至浙江省苍南县境内的水头,北面至寿宁与泰顺交界处,西北至松溪、政和两县境内各一部分,西边至蕉城区约三分之二区域,西南面至罗源与闽侯边界,南面至连江县与马尾区交界处。另有一个说法:是不含福安、寿宁及蕉城东北部区域,说这个区域是比温麻县设置时间更早的罗江县(三国东吴时期设立)区域。

我们说司马炎对闽行政区域的重新调整意味深长,从这版图中,就可以看出:温麻县管辖的沿海一线有:霞浦、福安、福鼎、罗源、连江与蕉城大部,这六个区域黄金海岸线,水深澳多,港汊密布,是建设港口与造船场的天然之选。而山区一线有:苍南、泰顺、政和、松溪、寿宁及蕉城山区一部等,这六个区域都处于鹫峰山脉,森林广袤,巨木苍天。中国古代造船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优中选优,常常用到的木材种类有: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榆木、樟木和楠木等。这些木材在这六个区域皆伐而不尽。尤其是涧溪密布,条条归东海,这就为从深山放排,运至温麻船屯开辟了通道。

温麻船屯主管造船业务,温麻县则充分利用行政管辖资源,为造船所需的木料、物料等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太康之治”如此经营中国东南方黄金海岸线,真是精妙算计了封建帝制下中央垂直管理与地方行政管理“1+1=3”的宏图之略。

一条船促成了温麻县的设立,令闽东从此进入农耕文明的县治时代——如果这个推论可以成立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以造船业为代表的中国海洋文明直接孵化了闽东早期农耕文明的标志——县治时代的到来。

那么,东吴的造船业到底有多高水平?以至于司马炎不仅为此保留了温麻船屯,而且还专设温麻县予以保障?

东吴有个叫万震的太守,编纂了一本《南州异物志》,专为东吴百工记。其中记东吴之大型船只:“长二十余丈,高出水三二丈,望之如阁道,载六百人,物出万解。”

东吴造船业如此鼎盛,到了西晋又遇“太康之治”,温麻船屯得到格外恩泽尽显自然。

但“太康之治”仅是昙花一现,对于温麻船屯的精妙算计也因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而渐渐脱离了原有的轨道。那些遗留下来的谪犯、技工与劳工偏于东南一隅,远离战乱,为了生存,渐渐改变了温麻船屯的官办性质。他们利用建造军用船舰的先进技术,开始制造民用帆船与商船。这又开创了闽地民间造船业新时代的来临。

沧海桑田可以抹去一切。可以叫你暗淡。可以叫你辉煌。可以叫你炫耀,也可以叫你了无踪影。当我们开始蓦然回首时,其实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寂寥最叫人刻骨铭心。如今重游古县,难觅当年。从那些谜一般的古巷石缝间,我仿佛可以听到微风丝丝地凭吊——

那些操着北方口音的谪徒与士兵抬着巨木、喊着劳动号子,成群结队从这海岸走过,那些本地的船工与苦力三五成群肩挑手提着造船器具,满身飘着桐油香从这古巷走过,那些人流攒动的广袤滩涂船场排列如阵,叮叮当当的砍凿声此起彼伏,在古县上空久飘不散。

而东吾洋上,已经造好的巨型船舰正列阵起锚,向着北方,向着历史的深处,向着赤壁之战的滚滚硝烟破浪扬帆……

来源:郑承东 文/图

编辑:周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