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智慧·宁德】宁德漳湾福船:中国古代航海的黑科技


闽人智慧

宁德漳湾福船


 



  我们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那你们可知道当年

  郑和下西洋乘坐的福船有多大吗?



  据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福船长150米,宽50米,它的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就是这样的福船,带着我们中国文化漂洋过海,去了很多国家。而这福船的一个硬件支持正是当时最先进的“水密隔舱福船技艺”,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洋海船、战船等更是全面采用这项技艺。



  那什么是“水密隔舱”呢?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福船内部,

  去看看福船制造技艺的精妙之处!



  我们可以看到,福船内部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舱数一般是8个,最多有13个,为什么要增加这么多木板把一条船隔开呢?这就是“水密隔舱”,这项技术其实是来源于古人观察竹节的灵感而得,我们可以看到竹节里面有一个一个隔膜把竹子隔开,这样的好处有三点:



  第一,水密隔舱使船在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船舱受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船舱,那么船就不容易沉了,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



  第二,增加了水密隔舱以后,增加了船体的强度,船也就多了许多支撑点;




  第三是船上分舱,货物的装卸和管理比较方便,也便于存放远洋航行需要的物品。是不是挺有趣的呢。



  其实,水密隔舱福船在选料上还非常有讲究,要选择既轻便、坚固,又耐水的木材,主要材质是油松、樟木、杉木等。



  另外,福船有几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福船在龙骨结合处的横剖面下凿有1大7小8个“保寿孔”,排列成“七星伴月”状,孔内放置铜镜、铜钱、铁钱、五谷种、红布、丝线等物,寓意吉祥好运、一帆风顺。根据船各位置的功能,首尾依次设置“十二生肖”暗示标记,使船工水手在操作中迅速进入明确岗位,船长也以“十二生肖”中的喻称下达指挥口令。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古代中国人民在世界造船史上的一大发明,堪称中华绝活之一。在我们宁德漳湾古代福船建造基地,有不少工匠依旧传承着这项技艺。



  《闽人智慧》之宁德漳湾福船,这中国古代航海的黑科技。





编导 / 陈小虾 吴圣锦

摄像 / 吴圣锦 郑镇 孙伏明 刘霄鹏

主持人 / 潘莉

剪辑 / 陈宏

包装 / 李婧

监制 / 周邦在

总监制 / 郑承东 崔柳


特别鸣谢:宁德市博物馆

中国福船文化展示中心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编辑:淑琴

审核:林翠慧 林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