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午后,与朋友驱车前往坦洋村开启初秋寻茶之旅。一路山明水秀,峰回路转。秀美的坦洋村就隐身于蓊郁的山坳里。村前的一条清溪静静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坦洋村当年的辉煌。清咸丰、同治年间,坦洋人以当地菜茶试制红茶,取名“坦洋工夫”,经广州运销西欧,大受欢迎,还被英国皇室指定为专供茶。那时大批商贾慕名云集坦洋,不足一公里长的坦洋街就开设有茶行(庄)36家。当地民谣“白银用斗量,船泊清风桥”,就是形容坦洋工夫茶当年的辉煌。茶商们不会想到,如今坦洋村已成为闽东著名的茶旅胜地。坦洋茶旅纳入“春季踏青到茶乡——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一度寂寥的茶乡游人纷至沓来。
午后的村里显得十分静谧,村里隐隐传来茶厂忙碌的机器轰鸣声。虽是初秋,天气仍然酷热,再加一阵急雨,路面蒸腾的湿气让人顿感热气逼人,燥热难耐。转身看见一家茶店玻璃门微启,冒昧地闯入寻找片刻清凉。不想主人并未责怪我们的不请自来,而是热情地为我们冲上一泡工夫红茶。
“这是新出的红茶,快尝尝吧!”主人热情地为我们斟上一杯又一杯红茶。红色茶汤,注入琉璃茶海,透亮到视线可以穿过。素手拈起茶盏,观茶汤,闪金亮,清香自唇齿间流入。“好茶,好喝!”一时茶香萦绕,暑气顿消。
在福安乡村,每逢家里来了客人,都有以茶待客的习俗。“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茶水融合着亲情友情,待客敬茶成为福安人的礼仪风尚。喝着主人热情斟上的茶水顿感与坦洋心意相通,身心一时澄澈清明起来。
喝完茶水,便启程前往探寻坦洋村制茶作坊丰泰隆茶庄旧址——横楼。在坦洋村众多古建筑中,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丰泰隆茶行是坦洋村保留最完整的茶行建筑。已近傍晚时分,村里人告诉我们工作人员已下班,不觉有点失望。一转头,迎面走来一位缪姓阿姨,她连声询问:“你们要去看横楼吗,我正好有钥匙,为你们带路吧。”一路上,阿姨热情地为我们讲述坦洋村的历史,坦洋工夫红茶创始人施光凌乐善好施捐资建桥的故事。聆听着她热情洋溢地讲解,观赏着古茶行里青釉托杯、茶银票,思绪也飘忽了起来。施光凌,清末壬子科武举人,例授武信郎。他虽问鼎武科,文韬武略,却无意仕途。一生躬身茶产业,操守谨严,悉心敬业。自从始建丰泰隆茶行以来,“重许诺而守信义,承忠武而启后贤”。丰泰隆茶行加工的红茶形肥壮匀整,味醇厚香浓,色红亮清晰。鼎盛时期,年制茶达3000多担,畅销世界各地。
站在横楼上,放眼望去,坦洋村四周全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茶园。不知何时,竟下起了小雨,光滑油泽的茶芽在雨中摇曳。茶芽尖上,晶莹的水珠,闪动一丝微亮的光芒。如今,坦洋村正打造多元化的“中国福安坦洋情意村”,已完成“振兴之路”主题馆、茶文化主题公园、坦洋工夫茶学堂、夜景灯光、景观茶园及“坦洋茶舍”的建设,成为宁德市金牌旅游村。“喝了坦洋工夫茶,人走情还在。”历史沧桑巨变,茶村繁华难觅。但浓浓的坦洋情意,依然以微亮的光给每一位到过坦洋的人深深的感怀与留恋。
来源:闽东日报通讯员 林耀琳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